2011年7月22日

薄熙来家族简史

惯于见风使舵、落井下石的老爹
考察薄熙来,得从他父亲薄一波说起。薄一波拜长寿之赐,笑到最后也就笑得最好,到了90岁还有余热可发,还能庇荫儿子。
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薄一波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政务院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财政部部长。1954年9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。1956年5 月起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、国务院副总理。同年9月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。1959年4月、1965年1月两次继任国务院副总理,并曾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。
1967年3月,中共中央发布了《关于薄一波、刘澜涛、安子文、杨献珍等人自首叛变问题的初步调查》,认定1936年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履行自首签字手续出狱的薄一波等人为“61人叛徒集团案”。
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后,1979年他出任国务院副总理,又被增补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。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,曾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,两度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。
上世纪60年代,在极“左”思潮的环境下,薄一波提出“政治挂帅要落脚到发展生产力”的思想,获得邓小平肯定。1966年的全国工交会议上,薄一波的观点遭到围攻、责难,邓小平又站到他的一方。
有海外媒体评论说,许多人都知道薄一波是个“善于见风使舵,落井下石的老手”,尽管他曾官至副总理,但他主管经济政绩乏善可陈,比如1958年薄一波为讨毛泽东欢心,曾提出“两年超过英国”的计划;还有他帮助邓小平整倒胡耀邦。据胡耀邦女儿满妹所著《回忆父亲胡耀邦》一书介绍,1977年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长时,着手平反的第一个大案就是“61人叛徒集团案”,为此胡还做了好几页的批示。
据满妹透露,胡耀邦要替薄一波平反时,连邓小平也吃了一惊,问胡说:“哦,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?”几天之后,连当时中共主席华国锋也打电话“关切”,可见胡耀邦为了替薄平反,承受了极大的政治玺力。
1987年1月,邓小平不满胡耀邦对“资产阶级自由化”批判不力导致学潮,搞了政治局生活会,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薄一波带头对胡耀邦围攻“逼宫”,胡耀邦被迫下台,这导致了后来的八九学潮。
中共有“八老”之说,最初指的是:邓小平、陈云、杨尚昆、薄一波、彭真、李先念、王震、邓颖超。“八老”中部份成员过世后,又换入宋任穷、习仲勋和万里。他们通过个人威望及相应人马,对中国政治起着决定性作用。“八老”当中,薄一波是最长寿的一位。
据海外杂志指出,“六四”之前部署镇压,薄一波积极主动“功不可没”。
1989年5月6日,薄一波向邓小平提出:“就目前形势恶化发展,不能再等了,要采取果断措施,恢复社会秩序。”5月15日,包括薄一波在内的多位老人给邓小平打电话或登门拜访,要求采用武力平息“动乱”,最终导致了震惊世界的“六四”大悲剧。
明镜出版社出版的《共青团和太子党》一书指出,薄一波的劣迹致使改革开放之后的民众对他少有正面评价。薄熙来与他父亲的性格和观念并不一样,不过,他攀登高位,飞黄腾达,除了个人能力,应该说还是托庇于他父亲的。
父挨整、母自杀、儿坐牢
1956年9月,七岁的薄熙来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。班主任关敏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,在新入学的一群生龙活虎的学生中,就有薄熙来。关老师把他安排在最后—排靠窗子的位子上。从此关敏卿陪伴他度过了小学六年的美好时光。
实验二小的高干子弟非常多,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也和薄熙来同班。学校要求干部子弟不要搞特殊化,接送孩子的小汽车尽量远离学校停靠,为的是不要影响平民百姓孩子的心态。家住在东四北边一条胡同的小薄熙来,上学总是由在首长家里从事保卫工作的军人接送。刘平平则一直是坐中南海的儿童车上学,那是一种由三轮车改造的、后面带遮风挡雨的棚子的简易车,面可以坐五六个孩子。
《薄熙来师生情》一文说,少年薄熙来很随和,不淘气,很听话,像一个小大人似的,从来没让关敏卿操过心,他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,从来没和同学打过架。薄熙来也不偏科,数学、语文学得都不错,字写得也很漂亮,作业工整认真,从来都按时完成。1962年薄熙来毕业考试时,全北京市统一出题,薄熙来的语文、算术都考了100分。他靠实力考进了北京最优秀的中学——北京第四中学。
据薄熙来的小学同学、环保专家、非政府机构清水同盟主席高中在一篇博文中透露,在小学三年级时,学校挑选为为外国元首献花的儿童,“我和薄熙来都被选中了”。
不过,“乖孩子”薄熙来,在文革爆发前后,变成了另一个人。1966年4月至5月间,北京四中高三(5)班同学,在团支部书记、中共预备党员孔丹带领下,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信,情绪激昂地要求废除“高考制度的桎梏”。
孔丹之父孔原,文革前任中央调查部(国家安全部前身)部长,其母许明,文革前任国务院副秘书长、总理办公室主任。孔丹带动全班写信,是因为北京女一中的同学,已经先一步写了主张废除高考的《致毛主席的信》,于是,组织上要求四中同学“把认识写得更深刻些”,“也应该写给毛主席”。
后来,《人民日报》把北京女一中和四中两封《致毛主席的信》一起发表,1966年夏天的高考,即被废止,一废就是11年。1966年11月27日,北大附中、石油附中、清华附中、101中、 女六中、八一学校、育英学校、十一学校等十几所中学红卫兵负责人在北大附中举行会议,商定联合起来,成立“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”(简称“联动”)。他们以西城区纠察队、东城区纠察队、海淀区纠察队为骨干,总部设在北大附中。这批十六七岁的青年人,多为烈士子女和高干、军干子弟,是曾受到毛泽东肯定的最早的老红卫兵。
虽然在“联动”代表人物中,北京四中只有孔丹名列其中,但文革史专家宋永毅说:薄熙来是文革初期令北京人闻风胆丧的红卫兵组织“联动”的活跃分子。因其父薄一波文革后成为辅佐邓小平、江泽民的功臣,令薄熙来与其他参与“联动”的太子党成员一样,当年的恶行未被清算,官位反愈升愈高。
文革风云突变,薄一波被扣上“61人叛徒集团”的帽子,打入牢狱。灾难也降临到薄熙来的母亲胡明身上。1967年1月5日,就在薄一波被红卫兵揪回北京不到半个月,胡明被群众组织押上从广州开往北京的16次特别快车。在火车上,胡明被迫害致死,时年不满48岁。
官方媒体说,少年的薄熙来和他的兄弟姐妹,一下子全成了“黑五类”,受尽折磨。北京四中开始对“狗崽子”们展开批斗。官方媒体说,薄熙来当年在全家兄弟中是最不显眼、最不活跃的一个。风云人物是他的哥哥薄熙永和薄熙成。现在他的中学同学在讲述当年,还说薄熙来不过是个老实巴交的书呆子。官方媒体如此强调薄熙来只是一个“书呆子”,似乎是想告诉人们,他并不是“三种人”,而是一个文革受害者。
据称,薄熙来甚至批斗过其父薄一波,这种情况在那个非正常的年代非常多。薄熙来内心恐怕一直不舒服。
后来薄熙来改变了对父亲的态度。有报导描述说,群众组织命令薄家兄弟交出有关薄一波的罪证,薄熙来在抄家前偷偷藏起一包父母及家庭的历史资料,交给一个关系好的同学藏起来。不料看到薄家三兄弟都被拉到北京四中批斗台上示众,吓坏了帮薄熙来藏资料的同学,把这包资料交了出来。资料中有许多是与被打倒的国家领导人的合影,照片被造反派送到了中央文革处邀功。江青亲自批示:“把薄一波的狗崽子薄熙来抓起来”。17岁的薄熙来因此被关了整整五年监狱。在文革后为这段历史平反的《人民日报》写道:就连年仅17岁的薄熙来仅仅因为藏了几张照片,也给扣上“现行反革命”的帽子,被关了起来。
薄一波家人在文革时都被关进监狱,只有薄熙来的小妹妹在外面,忙着在家做饭,然后挨个监狱送饭,手、脸、脚都冻坏了。还有资料称,薄熙来在监狱被冻得脚骨都露了出来。
两次婚姻都门当户对
1972年11月,薄熙来获释后不久,被安置到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。据五金机修厂的工友讲,大家纷纷给已年岁不小的薄熙来张罗找对象。
这时,一个叫李丹宇的女人,闯进了他的生活。李丹宇的父亲是李雪峰。在薄一波坐牢、家败人散时,李雪峰仍处在政治春风中。
李雪峰与薄一波一样也是山西人。文革前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第一政委。文革初期彭真被毛泽东整垮,李雪峰当上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,随后当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,权势炙手可热。
薄熙来和李丹宇都出身高干,但境遇不同,两人成长的经历和所走的路也很不同:一个是在父荫下参军、学医,有着令人羡慕、令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地位,一个则是受父连累坐牢、下乡、进厂的“可以改造好的子女”。因此被注入的精神内存很有差异。
当李丹宇进入薄熙来生活时,两家的处境又发生巨大逆转:薄一波被“解放”,而李雪峰却在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上受林彪、陈伯达失宠的牵连,被隔离审查达八年之久。
不管怎样说,薄陈两家总还是门当户对。据说李丹宇当时“强势追求”,薄熙来的师傅们十分热心地撮合,他们结成夫妻,并很快有了一个儿子。
知情人士透露,李丹宇是一个政治成熟、足智多谋的强势女人。两个人的价值观并不相同,感情不合在婚后不久就爆发了,正当薄熙来在仕途上前景日益绚烂之际,他的家庭生活却焦头烂额,直至闹到离婚地步。
他的离婚拉锯战持续了四年多。纠纷的后期,由于薄熙来又认识了一位叫谷开来的女人,铁心不离婚的李丹宇,正好把谷开来扯进来,将薄刻划成“陈世美”的形象。 调解过他们婚姻矛盾的人士说,在那个年月离婚有“新规定”,如果有第三者插足的案子,一般不判离。薄熙来认识谷开来就成了李丹宇不离婚的理由。
后来有中国媒体援引全国妇联一位资深人士的话说,“挽救婚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她(李丹字)的做法适得其反:到处写信骂人家是‘陈世美’,还到全国妇联公开宣讲薄熙来多坏,而且还伤害一个无辜的女孩子,这怎么可能挽救婚姻呢?”
明镜出版社出版的《诸侯争锋》一书说:这场旷日持久的离婚案,在京城圈子内弄得尽人皆知。虽然从初级法院到中级法院都判决了离婚,但是韧劲十足的李丹宇,又以自己是现役军人,“军婚应当受到保护”为由,告到高级法院,最后甚至闹到了最高法院。离婚后,李丹宇带走只有四五岁的儿子,和薄家脱离了关系,并很有骨气地把孩子改姓了李,继续进行她与薄熙来的漫长斗争。
据说李丹宇十年中散发了上百万字的控告信。薄熙来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时,她的告状信就写到中央;薄熙来下放到辽宁金县,她的告状信就跟到大连。李丹宇成功地使薄熙来终生背负着“离婚”的舆论,她对薄熙来和谷开来的指责,一直跟随着这对夫妻。
有网友评价,她最“智慧”的表现是,当薄熙来名声鹊起、大权在握以后,她立刻调整了策略,成功地让人们感到了她和已成年的儿子,似乎又回到了薄熙来的生活中;她善借薄熙来的声望,成功地为自己打开商界大门,进入富婆行列。现在还有人错把李丹宇当成薄夫人。
薄熙来与李丹宇的儿子李望知,已经过了“而立”之年。他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,毕业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。海归后现在何处,尚是未揭之谜。有网友披露李望知“器宇轩昂地打着薄熙来的旗号挣大钱”,还不无刻 薄地评价:“他们母子俩活跃在大连商界,拥有豪宅、名车,用尽了薄熙来在大连的余威。就报复薄熙来这一说,李丹宇干得漂亮啊!”但语焉不详,无法证实。
知情人透露,是薄一波发话,支持了离婚离得身心惧疲的薄熙来把谷开来一手领进了薄家。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,他包办了时任辽宁省大连市金县的县委书记薄熙来与谷开来的婚事。
薄熙来的第二次婚姻,也是门当户对。2010年年初薄熙来在会见访渝的专家学者时主动提起,夫人谷开来“不是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女儿”。但是谷开来与李丹宇一样,也出身于高干家庭,原籍也是山西。薄熙来的前岳父李雪峰,是中央领导人层级;而第二任岳父谷景生,也不是等闲角色,他是“一二九”运动发动人之一,妻子范承秀是范仲淹的后代,抗战时期太行山区的妇救会干部。
范承秀1957年被打成“右派”,谷景生坚持不离婚,受到牵连。文革爆发,谷景生更被关押审查长达12年之久。复出以后,1978年11月,他刚刚平反,回家住了八天就飞赴广州,出任广州军区副政委,协助许世友司令员和向仲华政委,指挥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。许世友后来多次说:谷景生有胆有识,能文能武,让我非常省心。1981年,谷景生被调到新疆就任区党委第二书记和乌鲁木齐军区政委,后来邓小平拍板,让他参与主持新疆全面工作。薄一波评价说,谷景生明确提出了把稳定新疆局势、坚持民族平等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方针,果断而又审慎地平定了骚乱事件,迅速稳定了人心,清除了乱源。
1983年,谷景生调到到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工作,率中央联络组赴东北、华北,仍是担任整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薄一波的部下。
在文革中谷景生夫妇相继关押、谷开来的四个姐姐都被赶到农村时,谷开来本人小学没毕业,就上房当泥瓦匠,还到副食品店操刀卖肉,据称是个叫人目瞪口呆的“一 刀准”。为了生计,她决定学弹琵琶,很快达到专业水平,被确定为独奏演员,在北京电影乐团为电影录音,毛泽东逝世纪录片的琵琶伴奏,就是她演奏的。她还会弹钢琴。
1978年,谷开来考北京大学。她没学过中学的数学,几近白卷,但是她的语文答卷作文写得好,考上了北大法律系,成了李克强的同学。后来她攻读北大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,毕业后成为职业律师。
强龙难压地头蛇
1977年,薄熙来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,开始没被录取,后来北大扩招了一些走读生,他才如愿入学,但没读多久,就又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。他于1980年10月加入中共。1982年,从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后,他曾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、中央办公厅短暂工作过。
1984年, 薄熙来“主动”要求赴基层锻炼,他选择了到辽宁省金县担任县委副书记。当时人们都认为,薄熙来到金县就是为了“镀金”,人们更相信那就是对柯云路笔下的理想化的“新星”李向南炒作的结果。“老子在中央,儿子来地方,镀上一层金,到哪都放光”。所以,薄熙来在金州的日子里并没有引起市民们的太多关注。
薄熙来到金县担任县委书记时,人们对身为“高干子弟”的他并不买账。有报导说,当时人们都认为,中央领导的子女到地方任官是“沾了老子的光”。金县经济相对落后,地方保护主义浓重,薄熙来思考再三,决定取消地方保护主义。但他的意见刚一提出,就受到重挫,几位老官员极力反对。他们还当着薄熙来的面奚落道: “你以为你有什么本事?还不是沾你老子的光,想在我们这里耀武扬威,没门!只要我们活一天,我们就不会允许外来商品进入本县。外来商品一冲击,我们靠什么 吃饭?你拍拍屁股走人,但我们呢?”
随后几天,他照常去上班,但他却坐在办公室一动不动,独有在那里发呆。他想:既然来了,就好好拼一把!输就输了,我不相信自己的良苦用心得不到老百姓认可。于是,第二天,他就决定脚踏实地的继续干下去。
薄熙来在金州的那些日子里条件一直比较艰苦,但是据说他把金州这座古城的各项工作抓得井井有条。当离开金州时,薄熙来交出了在地方工作的第一份成绩单:金州的乡镇企业、计划生育、教育、体育、科普等10多个项目获评先进。
薄熙来与谷开来相识,也是在金县。1984年,谷开来和中央美院的傅天仇教授,一起到大连金县考察一个环境艺术课题,薄熙来当时正是那儿的县委书记。
谷开来回忆说:“可是我去的时候,这位北大的高材生(注:其实薄熙来只在北大读过半年)正蹲在荒凉的海滩上,和当地农民兴致勃勃地策划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……他是个很像我父亲那种极具理想主义的人。我去了他的住处,他住在县委一个像是永远也扫不干净的小脏屋子里,用放在桌子下的一个破纸箱里的小苹果招待我和傅教授,然后开始大谈他的理想。”
在当了商务部长后薄熙来在谈到金县那段经历时说:对于干部家庭出身的人来说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人们对他的态度会有所保留。我当年到大连市的一个县工作 时,大家对我的态度就有所保留。但是,时间一长,人们接受了我。所谓‘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’,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大家有感情。“
大连三宝:足球、时装节、薄熙草
薄熙来仕途最重要的起跳板,无疑是1992年起先后出任大连市长、市委书记。
在大连他一干九年,与足球(大连万达)、服装(大连国际服装节)并列为“三宝”——这是女作家陈祖芬写了关于薄熙来的长篇报告文学吹起来的,说大连有“三宝”:“足球、服装节和薄熙草”(薄熙来在任大连市市长时,对种草情有独钟,签名时草书“来”字又很像“草”字)。薄熙来在大连刮起了“绿色风暴”,在垃圾场上崛起了星海广场;坟墩头上建起了森林动物园:昔日的渔村、渔港变成了闻名遐尔的 “金石滩”、“海之韵”;数百家工厂、数十万居民大动迁,腾出来地方搞绿化。
于是有人戏言:“大连的草种比粮贵”。大连绿地多了,空气清了,城市靓了,经济也搞活了。如今,大连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1%,人们称赞大连像新加坡一样,不是花园建在城市里,而是城市建在花园里。2001年6月5日,联合国授予大连为中国唯一、亚洲第二个“世界环境500佳”城市。
不过,据说薄熙来刚到大连时,一些机关人浮于事,每天中午扑克牌声、麻将声不绝于耳。“谁打谁下台”,他下了道命令,没多久,麻将桌撤了,扑克牌声再也听不到了。在大连还流传着“半夜‘机’叫”的故事。在重要官员基本都配备手机后,薄熙来发了条不成文的规定:晚上11点前不许关手机。因为他白天忙着开会和调研,找人谈工作基本上都在下班以后。有一次,一位局长晚上睡着了没接电话,次日就被薄熙来“请”进市长办公室:“看来你的工作压力不大,那就多给你一些任务吧!”
大连有着“北方香港”的美誉,说到扮靓这座魅力城市,薄熙来功不可没。他这样表明自己“经营城市”的理念:“一靠良好的环境,二靠吸引外资。环境加外资,就能发生化合反应,城市就能增值。”
在薄熙来力倡下,大连投资40多亿元,在一片荒凉的盐碱地上建起了一个面积达110万平方米、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的星海广场。广场建成后,随着周边设施的完善,地价直线攀升,政府先期的投入资金全部收回。经过数年努力,大连到处是大片草坪;同时,大小广场多达80多个,风格各异,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广场文化,在中国绝无仅有。
经营大连开始,薄熙来逐渐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。1993年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曾将他列为中国前景最好的20名宫员之一。1999年9月,薄熙来晋升为辽宁省委常委、大连市委书记,因“在住房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”还荣获当年的联合国人居奖。
舆论普遍认为,薄熙来对于大连的经营是卓有成效的。一些老市民回忆,1980年代的大连,除了一个俄国人留下的天然良港和一些轻工业,大连整体经济发展乏善可陈。10年来,大连城市竞争力逐年提升,地价10年涨了10倍。在薄熙来任职期间,大连外资利用率占辽宁全省外资利用率一半以上。,
薄熙来被外界追捧为“大连的名片”。他时时不忘宣传大连。1996年大连国际服装节上,基辛格等国际知名人士的光临,让薄熙来和他代言的大连在镜头前着实过了一把瘾。大连国际服装节随后也成为大连对外经贸的重要渠道。
而薄本人,也给大连留下一个个“事必躬亲”的故事。至今在大连官员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:薄熙来某晚工作到深夜,上厕所发现有水管漏水,马上就打电话把人叫来呵斥一顿,要求立即修理。
一份民间统计数据显示,市民对薄熙来的满意度达到了97.5%。许多接触过薄熙来的人评价说,在招商引资方面,薄熙来是行家里手,而且注重与外商“交心”。
薄熙来还有一个称呼——“足球市长”或者“足球省长”,在大连万达狂飙国内的几年,薄熙来甚至下死命令要求夺冠。1998年元旦,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试图用徐根宝换掉本地教练迟尚斌,此举在薄熙来的直接干预下最终作罢。
对于薄熙来在大连和辽宁时的政绩,负面看法也不少。众多城市广场占地颇大且花费不菲,大片绿地耗去大量淡水,作为北方城市的大连却严重缺水。因此,有人质疑,这是典型的“形象工程”、“政绩工程”和超前建设,大连被讥讽为“城市像欧洲,农村像非洲”。薄熙来“经营城市”,用卖地来发展城市的理念,也为后来 的城市地价及楼价不断攀升种下了恶果,并连锁性地影响到全国其他城市。
还有观点认为,薄熙来在大连工作确有魄力,对“经营城市”。的理念把握很好,大连在其任内是发展最快的时期,一个花园般的城市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,当地人也充分享受了这种风景。但薄熙来对民生重视不够,大连以高物价、低工资让民众不满。
对薄熙来多年来锲而不舍揭露的,首推香港《文汇报》前记者姜维平。他被判刑六年与薄熙来不无关系。
姜维平是大连人,与当地一些政界、新闻界人士很熟悉,而姜也因此知道很多小道消息、内幕故事。他多次以笔名在香港媒体上撰文,揭露大连乃至辽宁的政坛腐败,并多处涉及薄熙来,成了其获罪的把柄。2001年1月, 姜维平被大连国安局秘密逮捕并以“泄露国家机密罪”被判重刑。不少人认定这是薄熙来打击报复,薄也因此备受谴责,甚至有人骂薄熙来是“军阀式政客”,对其负面报导不断加剧且长期持续进行。姜维平出狱后到加拿大定居,更是在海外报刊和网站上写出大量揭露薄熙来在辽宁大搞腐败、与同僚殊死权斗的文章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